本文转自:大同日报
经典对接技能 国学唤醒匠心
市职教中心探索“文化+技能”双育人新路径
本报讯 (记者 曹珂) 自9月新学期起,大同市职业教育中心将国学课程正式纳入一年级新生的课程体系。此举旨在探索职业教育领域“文化育人”与“技能培养”深度融合的新路径,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,该课程已初步显现出积极效果。
据了解,为保障课程实效,该校教务办与国学教师团队前期进行了充分筹备。针对职教学子的学习特点与成长需求,课程内容进行了精心遴选,并创新采用“经典诵读+案例解析+实践践行”的三维教学法。教学中,教师注重将《论语》《弟子规》等经典中的智慧,与学生日常的技能学习场景,如扳手操作、焊接练习等相结合,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精髓转化为可感知、可运用的行为准则。
课程落地后,校园文化氛围更为浓厚,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出现了积极变化。曾因中考失利而缺乏自信的学生,从“庖丁解牛”的典故中领悟到专注与精进的重要性,对待技能训练的态度更加认真;曾沉迷网络或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学生,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下,开始主动承担家庭责任,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;一些同学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显得更为包容与理性。
国学课程的开设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当下成长,也着眼于其长远发展。课程有助于将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,通过培育兼具良好文化素养与扎实专业技能的人才,为家庭和谐、学校管理带来积极影响。
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,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国学课程建设,进一步探索文化育人与技能育人融合的机制,致力于培养既懂“匠技”、更有“匠心”的新时代职业技术人才。
赢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